1. “烽火戏诸侯” 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?
答案: 西周
解析: 故事主角是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。他为博宠妃褒姒一笑,多次点燃边防的烽火台(古代传递军情的信号),欺骗诸侯带兵前来 “勤王”。诸侯多次被戏耍后失去信任,后来犬戎真的攻破西周都城镐京,周幽王再燃烽火却无人响应,最终西周灭亡。这一事件也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 “诸侯拱卫天子” 的义务关系。
2. “三省六部制” 是在哪个朝代开始确立的?
答案: 隋朝
解析: “三省” 指中书省(草拟政令)、门下省(审核政令)、尚书省(执行政令),“六部” 是尚书省下辖的吏(官员任免)、户(户籍财政)、礼(礼仪科举)、兵(军事)、刑(司法)、工(工程建设)六部。隋文帝杨坚为加强中央集权,正式确立这一官制体系;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,使其成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核心框架,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(明清废除三省,保留六部)。
3. 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是?
答案: 巴西
解析: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(约 851 万平方公里,占拉美总面积 47%),人口超 2 亿(拉美第一)。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,其 GDP 占该地区总量近三分之一,支柱产业包括农业(全球最大咖啡、大豆出口国)、制造业(汽车、航空)和服务业,同时也是金砖国家成员,在国际舞台有重要影响力。
4. “狼来了” 是哪位古希腊寓言作家的故事?
答案: 伊索
解析: “狼来了” 出自《伊索寓言》,作者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寓言家。故事讲的是牧童多次谎称 “狼来了” 欺骗村民,耗尽信任后,当狼真的来吃羊时,再呼救却无人相信,最终羊群被吃。它的核心寓意是 “说谎者终将自食其果”,至今仍是全球通用的道德教育素材。
5.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?
答案: 亚马孙河
解析: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,流域面积约 705 万平方公里,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 35%,是全球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。它的支流超过 1.5 万条,年径流量占全球所有河流总径流量的 20%(相当于 7 条长江的水量),流域内覆盖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—— 亚马孙雨林,因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,被称为 “地球之肺”。
6. 甲骨文是中国哪个古代王朝的文化遗产?
答案: 商朝
解析: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、兽骨上的文字,主要用于商朝王室的占卜活动(比如占卜天气、战争、农业收成)。1899 年在河南安阳殷墟(商朝晚期都城遗址)首次被发现,至今已出土约 15 万片,解读出的文字超 4000 个。它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,为研究商朝历史、社会生活提供了直接的一手史料。
7. “百年战争” 是英国与哪个国家之间的冲突?
答案: 法国
解析: 百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(1337-1453 年,实际持续 116 年),起因包括英国国王争夺法国王位、英法在法国领土的利益纠纷等。战争初期英国凭借骑兵和弓箭技术占据优势,后来法国在 “圣女贞德” 的领导下士气大振,逐步收复失地,最终法国获胜。这场战争推动了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,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。
8.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,最外层的是?
答案: 外逸层
解析: 地球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对流层、平流层、中间层、热层、外逸层,外逸层是最外层,高度从 500 公里延伸至数千公里(无明确边界)。该层空气极其稀薄,气体分子(如氢、氦)受地球引力束缚弱,部分分子可逃逸到星际空间,因此也被称为 “散逸层”,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。
9. 哪位皇帝首创了科举制度?
答案: 隋炀帝
解析: 科举制度的雏形出现在隋文帝时期(587 年),当时设立 “志行修谨”“清平干济” 两科,通过考试选拔人才;但真正 “确立科举制度” 的是隋炀帝 —— 他在 609 年正式设立 “进士科”,明确规定 “分科取士、定期考试” 的规范,打破了魏晋以来 “门阀垄断官场” 的局面,让底层有才华者可通过考试入仕。因此,科举制度的 “首创(正式确立)” 归功于隋炀帝。
10.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计算工具是?
答案: 算筹
解析: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,用竹、木、骨等材料制成细长小棍,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示数字(如 “一” 到 “九” 有特定摆法),再结合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加减乘除、甚至开方运算。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(约公元前 7 世纪),比欧洲出现的算盘早约 1000 年,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系统化计算工具,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早期先进性。
暂无评论内容